探索打造“乡村学堂”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

来源:
2023-06-17 16:38
浏览:
收藏 打印

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“三农”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位列“五大振兴”之首的产业振兴,无疑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。那么,人才振兴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。

何谓人才?只要能带动农村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的,只要能将让乡村更和美的,都是人才。

近年来,天全县就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结合,在面向农村广大党员探索打造“乡村课堂”中,以完善的阵地建设、教学方式的创新、运行机制的优化、培训内容的丰富,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水平和质量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
其中的探索实践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。

将教室搬到农村

针对已有党校场地有限、覆盖群体有限,间接导致的农村党员系统性学习机会较少实际,依托基层村委会会议室、文化活动中心、闲置老村小等场地,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建立培训教室。

截至目前,天全县已在仁义镇红军村等多个基层行政村,打造出了3所特色鲜明、机构健全、师资充沛、运行良好的乡村学堂,让普通农村党员在家门口有了参加更系统教育培训的基础。

课堂设在田间地头

有了学习阵地,“干什么、学什么,缺什么、补什么,要什么、训什么”,成为乡间课堂运行的原则。

对此,天全县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走进基层行政村,通过座谈会、调查问卷、上门问需等方式,了解基层党员群众意愿,收集课程设置建议,编制教学需求目录。

于此,60多条建议先后汇集,并给出了针对性回应:邀请农经技术专家、种养能手深入田间地头教学,传授剪枝培土、病虫害防护等实用技术;针对救灾减灾常识缺乏问题,将防汛救灾知识课堂“搬”到堤坝上,将防火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。   

“去年以来,这些‘乡村课堂’已共开班40余次,其中仅农技课程就有18堂,参加轮训的农村党员达到900余人次。”天全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。

名师下沉基层一线

课堂有了,培训思路也明确了,如何保证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?教师质量是关键!

针对这一关键,天全县从全县各单位择优挑选出了一批思想素质较好、实践经验丰富、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骨干、先进典型人物等,由他们担任授课老师。

不仅如此。天全县还充分挖掘基层“土专家”,引导乡村课堂所在地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专家、老模范,以及乡村致富带头人、技术能手、乡贤、企业家等,一同加入到授课队伍中。

“如今的天全,已初步形成一个开放式的‘乡村课堂’师资库。只要有本事和有一颗助力乡村振兴的心,都能进来。”天全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说道。

培训覆盖更多群体

“硬件”“软件”都齐备了,面向哪些乡村群体开展教学?

对象明确:村“两委”成员、普通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后备干部、村民小组长、致富带头人、有相关技术需求的农村群众,都是教学培训对象,并根据不同需求纳入到所需课程培训范围。

教学灵活:针对部分想学,但因农忙和其他事不能现场聆听的学员,天全县还充分运用“川善治”、天全党建等网络平台,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关注度高的教学课程,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,进而实现了想学有学、应学尽学。

学到后怎么运用?

对此,天全县又结合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、乡村夜话、板凳会等活动的开展,组织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所学所得和具体实践,向更多党员群众传授,实现了基层干群政治理论素养和创业带富能力的不断提升。天全融媒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振宇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: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   承办: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 

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  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   蜀ICP备13021309号-1

Baidu
map